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企业的汇率风险
导读
本文为《IMI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2023年7月)的宏观经济专题,节选自原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3期的《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企业的汇率风险》火币中国。本文基于微观企业视角,评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成败得失,研究发现,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显著降低中国企业的汇率风险。文章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人民币国际化成本和收益的讨论,拓展了宏观因素如何影响企业汇率风险的相关文献,还在实践上为新时期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提供了来自微观企业的证据。
01
摘要
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要统筹发展与安全火币中国。本文基于微观企业视角,评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成败得失,研究发现,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显著降低中国企业的汇率风险,主要体现为对非美元货币的汇率风险,对美元汇率风险的暴露程度则会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而提升。本文的结果在控制宏观经济变量、考虑工具变量以及一系列其他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研究表明,在美元依然处于国际货币体系核心位置时,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通过非大宗商品计价和对冲工具供给帮助企业缓解其面临的汇率风险,但依然要对美元汇率波动给予高度重视。异质性分析发现,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在异质性强的产品、低市场话语权的企业、高国际竞争强度的行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人民币国际化成本和收益的讨论,拓展了宏观因素如何影响企业汇率风险的相关文献,还在实践上为新时期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提供了来自微观企业的证据。
02
问题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火币中国。这表明,人民币国际化从“稳慎推进”步入到“有序推进”的发展新阶段。一方面,这是对人民币国际化过去成绩的肯定。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历年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0—2021年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另一方面,“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强调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近年来,美国的财政赤字连年攀升,透支了美元的全球信用。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发布的《财政预算与经济展望(2022—2032)》,2032年美国将累计15.6万亿美元政府赤字,约占当年GDP的6.1%。美国的宽松政策已引发一系列尾部风险和外溢效应,对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产生了巨大冲击,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Aizenman and Ito,2020;赵宣凯等,2022)。全球对美元霸权的不满和质疑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便开始涌现,变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此起彼伏(周小川,2009;Lu and Liu,2020)。在欧债危机、英国脱欧等一系列事件接连发生的背景下,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进程不断加快。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作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也对人民币国际化充满期待(王雅琦等,2021;江小涓等,2022)火币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需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伴随着更加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①也在加大。根据He et al.(2021)的测算,受到显著汇率风险影响的中国企业由2015年前的12.1%上升至2015年后的20.7%。若以人民币国际化举措为代表的宏观制度能够在整体上改善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中国企业则能够更加自由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经营水平的提升,带动企业在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企业。因此,从微观企业主体的视角出发,评估宏观汇率政策的成效,讨论汇率波动如何传导和作用于企业,让宏观经济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是现阶段政策制定部门迫切需要厘清的问题。
展开全文
然而,现有的研究多聚焦于何种因素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彭红枫和谭小玉,2017;宋科等,2022),这类研究常常默认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必然有利”的决策,从而思考如何尽快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路径火币中国。然而,鲜有文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系统考量,特别是基于微观企业的角度。在国际上,无论是“特里芬难题”,还是反思美元“过度责任”对本国贸易和就业的冲击,都说明货币国际化会给货币发行国带来潜在成本,如何平衡货币国际化的成本和收益,是一国决定是否推动本国货币国际化的经济因素。本文尝试从中国企业的汇率风险出发,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微观企业汇率风险的影响,评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成败得失,帮助企业家更好地理解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路,并为中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种风险研判思路。
本文的贡献在于: ①从微观企业汇率风险切入,丰富了人民币国际化成本和收益的讨论火币中国。现有文献在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和收益时,主要是从政府视角分析数字人民币、双边互换协议、“一带一路”倡议等人民币国际化现实路线举措的得失,评价人民币国际化的困难和出路,较少学者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系统考量,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和评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中国企业产生的影响。 ②延伸和拓展了宏观经济变量如何影响企业汇率风险的相关文献。现有文献已从企业国际化经营、对冲行为、公司治理等多个维度展开了对企业汇率风险影响因素的探讨。然而,上述研究隐含了国际货币体系不发生变化的假设,而欧元的成立、全球金融危机等冲击事件让原有的机制和逻辑备受挑战(Bartov et al.,1996;Salomao and Varela,2022)。本文立足中国,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讨论了宏观因素如何影响微观企业的汇率风险,对既有汇率风险的文献进行了补充。 ③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该如何统筹发展与安全,提供了来自微观企业视角的补充。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适时、逐步、审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维持自身政治经济利益和承担国际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张明和李曦晨,2019)。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应在发展和安全中取得平衡,在美元依然占据国际货币体系核心位置时,中国应继续关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产生的潜在风险。
作者信息
张策(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梁柏林(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何青(IMI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文章全文
来源|《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3期
版面编辑|张昊
责任编辑|李锦璇、蒋旭
总监制|朱霜霜
近期热文
海外之声丨BIS总裁:用坚决而现实的政策应对全球挑战
忆黄达:一位教书先生的金融教研人生
周月秋: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
吴晓求:中国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彭文生丨货币国际化新格局:从逆全球化到去金融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