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健康码” 畅通全民健康信息“大动脉”

Connor 火币交易所 2022-11-21 243 0

中国商报(记者 李远方)为了促进全民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化、集约化、精细化发展,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我国将初步建设形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信息平台网。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为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提供技术支撑。

近两年,“健康码”一词在生活中已成为高频词信息平台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提到,推进健康码政策统一和标准一致,实现核酸检测结果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信息全国共享,保障群众有序出行。图为北京西城区天桥街道某单位工作人员在查验健康码。(图片由CNSPHOTO提供)

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十三五”期间,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规范应用和“互联网+医疗健康”实现创新发展,为支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平台网。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建成,全国共建成1700多家互联网医院,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60多个城市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码)通”,2200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互通。

其中,疫情防控的应急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发挥了突破时空限制免接触优势,在保障患者就医需求、降低患者感染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平台网。运用大数据追踪风险人群,提高排查工作精准性、及时性,支撑做到“四早”“四清”。推进健康码政策统一和标准一致,实现核酸检测结果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信息全国共享,保障群众有序出行,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总体上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国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但目前仍处在夯台垒基、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在基础设施、共享应用、投入保障、网络安全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与弱项,特别是统筹协调机制还不健全,法规标准建设有待强化,信息化建设投入机制有待完善,专业人才较为匮乏,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尚未充分激活,数字鸿沟、数据壁垒依然存在,网络安全形势严峻复杂,数据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信息平台网

从国际上看,全球加速迈进数字化发展快车道,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冲击和挑战全球医疗卫生体系,数字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影响更加深刻信息平台网。面对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必须进一步夯实全民健康信息化新基建,培育卫生健康服务新业态,提升卫生健康行业发展新动能,构建数据要素治理新格局,努力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新局面。

展开全文

努力实现互通共享

按照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设形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信息平台网。加速推进高速泛在、云网融合、智能敏捷、集约共享、安全可控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光纤宽带、虚拟专线和5G等网络建设完善卫生健康行业网。全民健康信息化统筹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互通共享取得标志性进展,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三级医院实现核心信息全国互通共享。

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数据库更加完善信息平台网。数字健康服务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个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码,推动每个家庭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成若干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基本形成卫生健康行业机构数字化、资源网络化、服务智能化、监管一体化的全民健康信息服务体系。

规划要求,以普及应用居民电子健康码为抓手,建立居民以身份证号码为主、其他证件号码为补充的唯一主索引,推动“一码通用”信息平台网。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

规划还要求,集约建设各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信息平台网。同时,逐步形成统一权威、全面协调、管理规范、自主可控的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推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妇幼健康”“互联网+医养服务”“互联网+托育服务”“互联网+营养健康”等,提高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重塑健康服务模式

规划提出,进一步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提升服务效率,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数字健康战略发展新格局,重塑数字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信息平台网。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体验,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的便捷度。

发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性载体作用,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为城乡居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健康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网。拓展数字健康乡村、智慧健康养老、智慧营养膳食、在线医学教育、智慧中医药等服务。

培育数字健康经济产业新业态,聚焦战略前沿推进重点领域数字健康产业发展,立足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加速产品和服务迭代信息平台网。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区域检查检验、在线健康咨询、智能慢病管理等多元化、个性化健康服务,催生一批有特色的数字健康管理服务企业。规范发展第三方机构搭建社会化行业服务平台,完善数字健康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打造创新发展的数字健康产业生态。

提升数字健康行业治理新水平,推进政务管理服务电子化、自动化、无纸化,破除体制障碍,打破信息壁垒,逐步实现电子健康码、医保结算码、金融支付码等多码融合、业务通办,解决人民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信息平台网。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逐步实现医疗就诊记录、费用清单、电子病历、医疗费用结算记录等有效监管,不断提升数字健康服务能力和监管水平。

■解读

《“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中提到的电子健康码其实是一份全面的个人健康信息档案,它是我国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来更好地为居民健康服务的信息平台网。目前,还不完全确定这个健康码所具有的功能,它有可能会把目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用的这个健康码的部分功能包含进去,但这部分功能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员的流动性也在增强,如果有了这样的健康码,就等于每个人的健康信息都被自己随身携带。例如,在任何地区出现意外、生病等情况,医生只要通过这个健康码,就能够了解这个人的历史健康信息,从而给予最准确的治疗。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晨光

来源:中国商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