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国家公链”的需求有多迫切?
区块链到底有多重要,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将来所有的数据和数字资产都将跑在链上,只有如此才能确定两个重要的属性:“安全属性”和“所有权属性”公链。
但是国内目前所有的区块链基本上都是联盟链,没有公链,这就尴尬了:公链我拥有一份数字资产,需要一个企业“盟主”来开具所有权证,而不是依托法律法规的保障,说不好听的,要是有一天盟主死翘翘了,我找谁哭去?
有人说:“无所谓啊,公链我不把资产数字化,不就没什么问题了?”
——同学,资产不能数字化,本身就是大问题!
今年6月中旬,公链我与清华经管学院陈煜波教授有一个交流,焦点问题是:“搞数字经济,钱从哪儿来?”
我的疑惑是,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拿一些启动资金、给一些政策,找一些锚点企业出一些运营资金,是可以的,但这些只适合数字经济相关技术当下的点状发展,谈到打通数字经济技术生态、应用生态,恐怕是不够的;想进一步系统化展开数字经济生态环境建设,就更是力有未逮公链。怎么办?
对此,陈教授的观点是,数据的资本化,或者说行业或地方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是解决“钱的来源”的重要手段公链。我对这个观点很认同,甚至进一步想,对有些地区和行业,甚至可能是唯一可行的长期化手段。
要澄清的是,这不是说,你有了数据,就等于你有了资本——这是互联网早期发展阶段时的观点,现在的资本市场早已改弦更张,需要看到数据资本化的证明,以及相关资本持续保值增值的预期公链。能够证明这些,才意味着有机会将数据或数字化的资产,转换为金融机构或投资机构的投资信心,从而解决各地、各行业数字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
但是数据的资本化和数字化资产,都需要一个稳定、合法的公链环境作为基础设施公链。
个人认为,这个公链的建设、发展和持续优化需要4个大的支持要素: 技术、应用、资本和立法公链。
技术不是大问题,持续跟踪国产区块链新闻的同仁应该都会注意到,国内一些机构和企业在发展比肩甚至超过以太坊的区块链公链技术,从广谱的新闻情报分析看,大家在这方面不缺乏信心公链。
展开全文
应用是个问题,但不是大问题,水利部做出来的数字黄河是一个很好的行业落地的案例,虽然这个案例有行业特性,但是目前的公开资料至少证明了,只要资金到位、决心够,主管部门认识清晰、推动得力,在一些行业首先实现相对成熟的应用生态,创造数字化价值体系,是完全可能的公链。
资本的问题前面谈过,不赘述公链。
立法是目前相对来说跑得有点慢的部分,这里包括了元宇宙技术、应用、金融、国家及社会安全、社会伦理等等多方面的相关立法公链。我们可以理解其中的谨慎——也确实需要谨慎,作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组成部分,元宇宙的先进性之争,其实已经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立法的先进性和适用性要求,必然是非常高的!
但是从立法的谨慎也可以看到,这个公链必然是“国家公链”,有些专家的提法是“国家主权公链”,对此我的思考还不够深入,而从当下个人的感受上出发来讲,我认为这个提法并没有错公链。因为,一个能够确定国家和社会资产、家庭及个人资产的平台,应该是能够代表国家长远利益、以维护人民根本权益为义务和宗旨的平台,它应该是“国家主权公链”。
2021年的服贸会上,相关机构提出的国家主权公链的思路是无币的,我个人认为这是阶段性的,数字人民币早晚是要上去的,这是必然趋势公链。
回到本文的标题,公链我们对这个“国家公链”的需求有多迫切?我认为非常迫切!2个层面来看:
从国家间竞争的层面看,中国人早一点拥有成熟的国家公链,意味着国力的进一步延申,意味着国家间合作的新平台、新机遇,意味着更多出海的中国企业;
从国内发展的层面,是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基础设施、新动能,是资本定义和增长的新手段、新平台,是中国各阶层人民家庭和个人资产增长的新契机公链。
希望尽快看到真正的中国国家公链——为此,希望技术、应用、资本和立法能够更快地协同发力!(作者:灵狐科技 石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