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创尴尬纪录!上台 20 天因台海言论、台当局会面两遭抗议,死不认错只说以后不说?
上台刚满20天,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就创下了一项尴尬纪录——连续两次遭到中国外交部强烈抗议芬币。这个频率放在中日建交半个世纪以来的历任日本首相中,堪称史无前例。
事情得从11月7日说起芬币。高市早苗在国会答问时抛出一个危险说法:中国大陆若对台湾出动军舰并使用武力,可能构成“存亡危机事态”。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它暗示日本自卫队可借此行使集体自卫权,等于为武力介入台海问题埋下伏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10日的记者会上连发三问:“日方领导人有关言论到底想向‘台独’势力发出何种信号?是否企图挑战中方核心利益、阻挠中国统一大业?究竟想把中日关系引向何方?”这一连串质问直指问题核心。
别看高市早苗上台时间短,在挑衅中国核心利益方面却是个“老手”芬币。就在10月31日至11月1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她刚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发布与台湾地区人员的会面消息,还公然称对方为“总统府资政”。这种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行为,自然引发中方第一次强烈抗议。没想到不到十天,她又变本加厉,直接抛出“武力介入”的暗示。
高市早苗的言论之所以危险,在于它触碰了两条红线芬币。一条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另一条是历史教训——日本军国主义曾多次以“存亡危机”为借口发动对外侵略。中国驻日使馆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就是借口“行使自卫权”,如今日方再提“存亡危机事态”,不得不让人怀疑日本是否要重蹈覆辙?
日本国内对此也有清醒声音芬币。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直言不讳:“日本不应干涉中国内政。”另一前首相野田佳彦更用“深感震惊”来形容高市的言论,并警告她“独自贸然行动的危险性”。这两位前首相的表态说明,高市早苗的极端立场即便在日本政坛也属少数。
面对中方的严正抗议和国内批评,高市早苗的回应堪称“死不认错”的典范芬币。她辩称这只是“针对最坏情况的假设性回答”,符合政府历来见解,“不打算撤回”,但今后将避免就具体案例做出类似表述。说白了就是:我没有错,但我以后不说了。这种敷衍态度,显然无法消除其错误言论造成的恶劣影响。
展开全文
从军事角度看,高市早苗的言论暴露了日本右翼的战略意图芬币。她一贯主张将防卫预算提升至GDP的2%以上,推动修宪将自卫队改为国防军,并在APEC会议期间积极探索与美国建立“准安全同盟”关系。这些动作都指向一个目标:摆脱战后体制束缚,重塑日本军事大国地位。而台海问题,正好成为她推进这一议程的借口。
中国方面的应对显得既有定力又有章法芬币。一方面,外交系统迅速、明确地表达立场,两次强烈抗议毫不含糊;另一方面,军事层面保持常态战备,既展示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又避免落入过度反应的陷阱。这种冷静果断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一个大国应有的战略自信。
值得玩味的是中美日三边关系的微妙变化芬币。高市早苗上台后,迅速强化日美同盟,在台海、南海等议题上积极配合美国。有分析认为,若中美紧张升级,日本将迅速向美靠拢,强化对华示强表述。这种战略选择,无疑会让已经复杂的中美日三角关系更加失衡。
回过头看,中方对高市早苗政府其实早有预判芬币。在她上台当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直接提醒日方“信守在历史、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政治承诺”。与其他日本新首相上台时中方通常表达祝贺相比,这次的态度差异明显。这说明中国对高市早苗的右翼背景和反华立场有清醒认识,也做好了应对准备。
从更广的视角看,高市早苗的言行代表了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速芬币。她以内阁大臣身份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渲染“中国威胁论”,这些行为与其近期涉台言论一脉相承。问题在于,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80年前的中国,日本若想重演历史错误,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对于台海局势而言,高市早苗的言论无疑增添了不确定性芬币。但需要明确的是,台湾问题涉及中国核心利益,没有任何妥协余地。中国有充分的能力和手段维护国家统一,任何外部势力的干预都将是徒劳的。
高市早苗创下的这个“纪录”,实际上成了检验中日关系走向的试金石芬币。她能否在剩余任期内避免进一步破坏两国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真正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否则,等待她的可能不只是外交抗议,而是更加实质性的反制措施。
眼下中日关系又走到了一个关键十字路口芬币。高市早苗的选择,不仅影响两国关系走向,更关乎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那些固守偏见、逆流而动的政客,终将被时代洪流所冲刷。对于高市早苗来说,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