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重要知识点精编,基础内容抓紧掌握!

Connor 火币pro官网下载 2022-10-11 318 0

i初中数学可加关注

关注后上 网课、下 资料

要知道明年你们将迎来人生中的第一次选拔性考试——中考,所以,这一年的时间都是很宝贵了B2BX。不想落后他人,预习复习工作都得做到位。今天,老师和大家分享的是 初三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重要知识点精编,基础内容抓紧掌握!

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B2BX

一元二次方程满足的条件:

①是整式方程;

②只含一个未知数;

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B2BX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作一元二次方程的根B2BX

如何去判断一个数值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将此数值带入一元二次方程,若能使等式成立,则这个数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2BX

4.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 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B2BX

5.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展开全文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B2BX

6.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ax2+bx+c=0 (a≠0)时B2BX,Δ=b2-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Δ<0 <=> 无实根; Δ≥0 <=> 有两个实根(等或不等)B2BX

二次函数

重难点分析:

1 、二次函数的图像

2 、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性质的综合应用

3 、二次函数的应用性问题:①面积最值问题②高度、长度最值问题③利润最大化问题④求近似解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初三数学语文英语)

知识点归纳:

1 、二次函数的概念y=ax2+bx+c(a≠0)

2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一般式y=ax2+bx+c 、

顶点式y=a (x+m)2+k

交点式y=a (x-x1)(x-x2)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初三数学语文英语)

3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当a>0 时B2BX,图像开口向上,有最低点,有最小值

当a<0 时B2BX,图像开口向下,有最高点,有最大值

顶点式对称轴:直线x=-m

一般式对称轴:直线x=-b/2a

交点式对称轴:直线x= (x1+x2)/2

4.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

函数y=a (x+m)2+k的图像B2BX,可以由函数y=ax2

的图像先向右(当m<0 时)或向左(m>0时)平移|m|个单位B2BX,再向上(当k>0时)或向下(当k<0时)平移|k|个单位得到

5 、抛物线与系数的关系

二次项系数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B2BX

当a >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B2BX

|a| 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B2BX

一次项系数b 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B2BX

当a 与b同号时(即ab>0)B2BX,对称轴在y轴左;

当a 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B2BX

常数项c 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 轴交于(0B2BX,c)

抛物线与x 轴交点个数

Δ =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B2BX

Δ =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B2BX

Δ = b2-4ac<0时B2BX,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初三数学语文英语)

知识拓展:

初中数学最重要的部分B2BX,在中考中占的比重大,跟其他知识点联系多,以数形结合的题型考查几何,解方程、代数等都相互联系,知识点多题型多变,压轴题多以此为出题点

1 、考查形式: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考察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以解答题形式考察以二次函数为载体的综合题B2BX

2 、考察趋势:二次函数图像与系数的关系B2BX,二次函数的应用仍是重点

3 、二次函数求最值的应用:依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B2BX,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结合方程、一次函数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二次函数最大(小)值的确定,一定要注意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同时兼顾实际问题中对自变量的特殊约定,结合图像进行理解)

关注i初中数学公众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