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欺负道士,类似今天盘龙阁的事情,古代也有
本月,广东普宁盘龙禅寺几个和尚欺压91岁老道长一事引发道教界和社会广泛关注龙阁。
(图文无关)
客观地说,儒释道三家文化共同构建了中华文明,也形成了中华历史发展的脉络,对咱们炎黄子孙整个民族意识形态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龙阁。
按常理说,三家应该和谐相处,共筑中国梦才是龙阁。
可遗憾的是,很多道士常常说上善若水海纳百川,还有什么佛道双修,三教从来一祖风,可和尚那边,却总有三五跳梁小丑,什么道教不究竟不纯粹,什么小学外道的,什么玉皇是天人是佛教护法不出轮回等等龙阁。
有没有点热脸贴在冷屁股身上的赶脚龙阁?
别提文化自信,先信仰自信点,多好龙阁。
展开全文
(释总出门保安打伞)
而且也学着点人家,多用道教理论套套佛教的事情,因为咱们普通信众确实不了解佛道区别,往往是谁的嘴巴大,谁敢忽悠,就容易信了谁龙阁。
可话说回来,我们这些道士,确实不敢胡乱讲话更不敢胡乱做事,毕竟,我们还有信仰龙阁。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出龙阁。
盘龙阁的老道士遇见了膀大腰圆的十多个和尚,也是没辙龙阁。
(盘龙阁91岁的老道长龙阁,近年多次被和尚带人殴打)
当然,像盘龙阁这帮子操蛋的和尚也不多,小道士我就有不少和尚朋友,大家都是修行人,眼里不见世间过,彼此全都亚克西龙阁。
只能说,林子大了啥鸟都有,和尚多了,难免混进来几个假秃子龙阁。
其实,和尚欺负道士,佛教占了道教庙观的事情多了去龙阁。
明代,就有一个和盘龙阁很相像的和尚抢占道教地盘的例子,甚至一度对簿公堂,把官司打到皇帝面前龙阁。
这两位能在皇帝面前打官司的主,都是能人龙阁。
和尚是著名和尚憨山,号称国舅爷,后台是当朝太后,道士呢,却有点弱,叫耿义兰,当时名不见经传,就是个隐修老道,可在这场官司结束后,却声名显赫起来龙阁。
(憨山的肉身)
事情起源是,道教名山崂山有处道观,叫太清宫,当时处于半废弃地步,是块风水宝地,憨山旅游途中发现,就看对眼了,于是就依仗权势把道观给改成了佛寺龙阁。
怎么样龙阁?是不是和今天广东盘龙阁这个案例及其相似?
但不相似的是,憨山好歹还给道观里道士们又盖了新住处等等,今天的盘龙阁,和尚大师们却连个91岁老道士都容不下,功德箱都给你扔水沟里龙阁。
(几段道教居士拍摄的当时视频也被和谐龙阁了)
不过,就算憨山当时对道士们也算不薄,但毕竟这是道教的地方,就算我废弃了,我这没几个人管理香火了,可也不能让佛教占去啊龙阁。
就像我家年轻人都去大城市打工赚钱,自留地没人打理结果荒了,可也不能让邻居说种上就种上啊龙阁。
治大国若烹小鲜,啥事情,其实都能用咱们老百姓过日子的例子解释通龙阁。
接着说憨山,他在道观基础上盖了佛寺后,自然引发道士们的不满,其中,年逾古稀的道士耿义兰跳了出来龙阁。
人善被欺马善被骑,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龙阁。
万历十三年,憨山在道观太清宫旧址上建海印寺,太清宫道士刘真湖与之争庙址,又以宫中主持之死引发官司龙阁。
耿义兰助刘真湖、贾性全等人上诉于县、州、府衙,各级官吏因憨山有“国舅”之名,多次将耿义兰打得遍体鳞伤龙阁。耿义兰不屈,赴北京告御状而不得受理,但他毫不气馁,仍多方上告。
如此10年,在北京道教界帮助下,终于得到当时皇帝的关注,于万历二十三年始获受理提审,又经5年案辩,终于胜诉龙阁。
(现崂山太清宫耿真人殿)
一场保护道教庙场的官司,前后历经十多年,耿道士受了无数次毒打和屈辱而不灰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龙阁。万历皇帝在御批“毁寺复宫”的同时,为嘉奖耿义兰护教有功,敕封他为“护教真人”,并颁赐新版本的《道藏》5485卷;钦赐御伞御棍、金冠紫袍,永镇山宫庙场。
经过这次官司,崂山太清宫由近乎凋蔽获得巨资修复,一时声名远播,各地道士纷纷前来参玄阅经,太清宫又是一番空前繁荣龙阁。
(太清宫里佛寺遗址)
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耿义兰飞升,寿110岁龙阁。今太清宫三皇殿西侧有“耿真人祠”以记其功。
而和耿真人打官司失败的憨山,被发配岭南,也算因祸得福,在禅宗祖庭曹溪打下一片天地,还被称为曹溪中兴祖师,正如道祖太上所说,祸兮福之所倚龙阁。
最后,不能因为盘龙阁这帮不干人事的秃子就全盘否定了佛教,只是希望他们再那么中国化一点点,多学学儒道文化中的海纳百川与和而不同,并且知行合一,让信众做到前,自己先做好龙阁。
想必真到了那个时候,中美合拍的西游记也会即将开机,六老师一定会把佛教文化传播到大洋彼岸龙阁。
评论